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红橙黄”分级处置精准高效解纷促和谐

2025-02-27 09:50     来源:玉林市公安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不吵了,快过年了,大家和气生财!调解结果我们都很满意,感谢。”1月9日,熙熙攘攘的市场里,水果摊主张先生笑着感谢民警去年11月帮其成功调解一起摊位纠纷。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公安局陆城派出所对矛盾纠纷进行回访的场景之一。

2024年以来,陆城派出所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余起,调处成功率达99%以上,特别是“冬季行动”以来,派出所立足“主防”职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日常繁杂的矛盾纠纷警情对象化、类别化,采取“红黄橙”的“等级化处置法”,细化前期全面分析研判、中期多维度化解、后期闭环回访的全链条管理措施,精准找到化解的“切入口”,最大限度将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有力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提早“画像”定级 调解提质增效

陆城派出所位于九洲江畔,辖区面积8平方公里,是陆川县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最活跃的集散地。由于地处城区,人口密集,家庭、邻里、买卖、租赁等矛盾纠纷警情多发,占派出所总警情的70%以上。这些矛盾纠纷,看似鸡毛蒜皮,实则影响着基层治理的“安全指数”和家家户户的“幸福指数”。

如何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能,推动矛盾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

“我们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比如说是婚姻纠纷,还是经济纠纷,亦或是邻里纠纷等,初步给当事人‘画像’,并以此对矛盾纠纷划分等级,精准化解。”陆城派出所所长杨思宇介绍,派出所将有“民转刑”倾向和重复报警的纠纷、存在一般隐患的纠纷、普通矛盾的纠纷,划分为红色、橙色、黄色3个等级,再进行分类建档,根据等级安排警力“对症治疗”,以工作效能提升推动矛盾纠纷“软着陆”,避免矛盾纠纷激化,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动态清零。

“警察同志,你们快来啊,这里有两个人正拿着刀在吵架。”2024年11月13日21时许,一群众向陆城派出所报警。原来,一甜品店店主李某责怪一水果摊摊主张某在其店门前摆摊,影响了他的生意,多次与张某发生争吵。而张某认为他摆摊的位置不属于李某个人,在这里摆摊天经地义,不归他管。

双方矛盾越积越深,互不相让,近期争吵的频率增加,且因双方工作性质常接触刀具,“民转刑”的风险隐患高,容易一触即发。结合这些因素,陆城派出所将这一纠纷列为高风险的“红色”等级,并精准“开方”一一现场调解+多元力量协同+以案释法。

民警现场收缴了双方的水果刀,对两人进行亲情感化、法律教育,同时将双方的“痛点”摆出进行利弊分析,由社区、城管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合力调解,最终双方和平解决问题并签下了调解协议。此后,民警结合巡逻防范,常到现场对此事进行常态化回访,做好后续工作。目前,两名当事人正勤做生意,社会风险隐患得以排除。

适时“转换”等级 纠纷破冰式化解

2024年12月9日,一居民向陆城派出所报警,称其居住的小区楼下有人经常播放各种刺耳的噪声打扰大家生活与休息。此后,派出所又陆续接到该单元楼的多个楼层房主报警反映噪声问题,矛头都指向三楼的房主刘某。

经调查,起初是刘某抱怨楼上的一对老夫妇经常发出杂音吵到他休息,虽然对方已经答应会尽量小声,但是刘某仍是不满意。刘某越想越气,于是采购了一个“震楼器”,通过播放十几种穿透力强的怪声来“报复”,导致三楼以上的住户都听到噪声,生活作息受到很大的影响。

最初,各住户向社区求助,但是刘某闭门不理、电话不接,还放话威胁欲上门面谈调解的所有来访者。于是,住户向陆城派出所报警求助。经过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发现,刘某对声音极其敏感,作息时听到细微的声音都容易烦躁不已。

“刘某的情况比较特殊,该纠纷处理通过平时的面谈调解可能很难成功。”陆城派出所所长杨思宇分析道。为了找到“破冰”的方法,民警快速转变思维,发现刘某平时都是一个人居住,是否可通过家属来缓解。于是民警找到了刘某的父亲了解情况,得知刘某这个现象并非偶然,在高中时期就常被声音困扰,还因这个问题与舍友发生过矛盾。

根据深入掌握的情况,派出所及时将该起纠纷从“橙”色等级上升为“红”色等级,化解措施也随之改变。经过研判,派出所联合社区、卫健部门,通过刘某父亲的介入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并将相关法律法规告知刘某,要求其遵纪守法。最后,刘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邻居们道歉,主动将“震楼器”上交派出所;邻居们了解情况后也原谅了刘某;刘某的父亲答应带刘某搬离此处,寻找环境僻静的场所住下,努力尝试将刘某的心结打开。

“我们调解完的当天就已经搬回老家住了,先静养一段时间。感谢你们,让我从这件事发现自己缺少了对儿子的关心……”民警电话回访该起纠纷时,刘某父亲感动地说道,有效预防了矛盾纠纷的再次激发,守护了辖区居民的安宁。

陆城派出所按照一般矛盾“主动解”复杂矛盾“联动解”、重点矛盾“配合解”的矛盾纠纷分类处置机制,对于辖区内的小微矛盾纠纷,实行社区民警与社区干部、网格员等共同就地调解,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防范在最小状态;针对较难的矛盾纠纷,则积极协调社区、村委会、司法行政部门、妇联等,建立多元化解模式,达到矛盾化解最佳效果。同时,根据矛盾纠纷性质特点不同,主动协助主管部门对复杂纠纷“专业调”,有效提高矛盾纠纷调处效率,实现被动处理转为主动解决。

对症闭环跟踪 力促案结了事

陆城派出所秉承对每一起矛盾纠纷“管到底、管到位”的理念,适时对已化解和未化解的矛盾纠纷开展跟踪回访,全面了解当事人的思想状况、对调解程序的意见和建议、有无新的矛盾纠纷苗头,并针对性地开展相关预防工作,防止已化解的矛盾纠纷出现反复,进一步巩固调解成果,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阿叔,你安心在这里住下,别的问题我们再想办法帮你解决,放下仇恨,生活才能重启。”日前,刑满释放人员梁某在陆城派出所的帮助下,住进了辖区的一家养老院。

几年前,梁某因为家庭琐事,将亲属砍伤,犯故意伤害罪入狱。2024年11月,梁某刑满释放。无儿无女的他,出狱后想回家居住,但遭到家人的拒绝。于是,梁某向陆城派出所求助。

为避免梁某因生活无着落与家人的矛盾再次激化,陆城派出所主动找到社区协调社区帮助梁某解决困难。经社区努力,梁某得以安置到辖区某养老院。此后,为帮助梁某顺利回归社会,陆城派出所主动跟踪服务,帮他办理身份证,协调相关部门给他落实低保,并试图帮助他找一份工作……

民生无小事,事事连民心。“矛盾纠纷化解,我们没有什么高招,只是将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事事有分析、事事有研判、事事成闭环,确保矛盾纠纷发现早、处置好、不反弹,不断增强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杨思宇说。

来源: 中国警察网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